幾個唯獨?六?五?四?三?二?一?

於2021年宗教改革紀念日

自2017年紀念宗教改革500週年以來(其實德國信義宗教會提早10年就開始慶祝了),我們陸續看到各種關於宗教改革的講座。1517年的95條論綱,1518年的海德堡論辯及論辯文,1519年的萊比錫論辯,1520年的三(四)項文件,1521年的革除教籍、火燒詔書、沃木斯國會(Here I stand,這是我的立場;但根據德國國家會議紀錄,路德當時並沒有講這句話)、德文聖經翻譯,1522年的香腸事件⋯⋯接下來,我們將會迎來許許多多個500週年紀念日。

這500年多前發生的種種及其精神以「五個唯獨」予以濃縮並繼承,即唯獨聖經、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神的榮耀(Sola scriptura, by Scripture alone; Sola fide, by faith alone; Sola gratia, by grace alone; Solus Christus or Solo Christo, Christ alone or through Christ alone; Soli Deo Gloria, glory to God alone)。甚至在一些現代教會中,這五個標記上升至教會信仰告白的高度,用以澄清、釐定、認同。鑑於五個唯獨與宗教改革聯繫之密切,或許很多人會直接以為這五個標記是500年前某位神學家流傳下來的,再不濟也得有個二三百年的傳統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改教家們並沒有以某種會議的形式將這幾個唯獨確定下來,或暗示這「五個唯獨」是改革運動的官方口號——這些都沒有在500年前,400年前發生。不過的確,不同的唯獨有分別出現在不同的神學家的著作中。

如在路德《論意志的綑綁》中,路德在討論若教父的言論有矛盾時說,「不是透過任何博士的權威,而唯獨是透過圣经。」(not by appealing to the authority of any doctor, but by that of Scripture alone, LW 33:167)他也說,唯獨聖經才是世上所有著作和教義的真正主人和老師(Scripture alone is the true lord and master of all writings and doctrine on earth, LW 32:12)。唯獨信心、唯獨基督、唯獨恩典則充滿在路德的《加拉太書講義》中。墨蘭頓在其1521年的《教義要點》中也提及唯獨信心;1554年,他也寫到「sola gratia justificamus et sola fide justificamur(唯獨恩典我們才能稱義,唯獨信心我们才能被稱義)。」同時,在墨蘭頓所寫的《奧斯堡信條》及《辯護論》中,也滿是唯獨信心、唯獨基督、唯獨恩典。

迦勒斯大(Andreas Bodenstein von Karlstadt)在1519 年的辯論中反複使用了「sola gratia」一詞。布塞珥(Martin Bucer)在 1536 年的《福音書註釋》中也使用這個詞,並在1545年的小冊子中再次使用。意大利改教家維米利格(Peter Martyr Vermiligi)也在他1558年的《羅馬書講義》中使用了唯獨恩典。加爾文更是在《基督教要義》的2.3.11中為「唯獨信心」辯護。

但關於「唯獨神得榮耀」(Soli Deo Gloria)一詞,我們不容易在改教時期的主要改教家的著作中找到。David VanDrunen 曾在2017年為紀念宗教改革的「五個唯獨」系列叢書中為「唯獨神得榮耀」撰寫God’s Glory Alone: The Majestic Heart of Christian Faith and Life一書。但他在路德和加爾文的部分也僅是透過概念的論述來闡述路德和加爾文對神的榮耀這個神學概念有論述,也並未直接給出改教家如何使用Soli Deo Gloria這一短語,或這一概念。無可厚非,聖經中的確有「神的榮耀」這一重要概念,改教家當然需要對此做出論述,但這並不能直接得出「神的榮耀」這一概念是宗教改革的重大原則。

另外,其實在以上我們熟悉的五個唯獨之外,還有一個落單的「唯獨經驗」(sola experientia)路德在桌邊談中說道,「唯獨經驗造就神學家」(sola autem experientia facit theologum;WA.TR 1, 16, 13)。巴斯(Hans-Martin Barth)便在這一點上認為路德的神學在專心聆聽聖經和清晰感知自己的經驗之間移動,即sola scriptura和sola experientia之間移動。但這並非是說路德聚焦在自己的經驗上。巴斯解釋道,路德強調的是我們透過自己的經驗發現自己的不可靠,反而是我們的經驗讓我們離開自己,從與上帝的話語相抵觸的經驗中剝離,並把我們置於自己之外,如此,我們才可以站立,就是上帝的應許。簡單的說,這是一個反向路徑。拜爾也認為路德對經驗的著墨非常濃厚,但拜爾從Anfechtungen的角度切入。正如路德自己所說,「沒有掙扎抗拒,無人能夠瞭解聖經、信心,對神的敬畏或對神的愛。從未受過試探的人,便不瞭解希望的意義。」

那麼,為什麼會有「五個唯獨」這樣的組合形式的出現呢?它又是什麼時候,怎麼出現的呢?

其實,在路德宗的傳統中,唯獨信心與唯獨恩典一直以來都為路德宗所強調。直到1916年,路德宗學者Theodore Engelder發表了一篇題為《宗教改革三原則》(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Reformation: Sola Scriptura, Sola Gratia, Sola Fides)的文章,其中以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為宗教改革三原則。1934年,Emil Brunner以Soli Deo gloriam取代Sola Scriptura,即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神得榮耀。1958年,歷史學家Geoffrey Elton將sola fide與sola gratia等同,恢復sola scriptura,並加入soli Deo gloria,即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神得榮耀。之後,Brunner又將Christus solus加入到這個清單中,卻排除了sola scriptura,也就是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神得榮耀。到目前為止,這一份「唯獨清單」雖然具備了我們如今在「五個唯獨」中看到的五個短語,但數量卻繞不開「三」。1983年,James E. McGoldrick發表了一篇題為「新教三原則」(three principles of Protestantism)的文章,仍是堅持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2018年,雷平(Volker Leppin)也是以基督、恩典、信心和聖經四個方面論述新教四原則,雖然文末提及「唯獨上帝」,但也並非從「榮耀」的角度,而是權柄與意志(”Christ, Grace, Faith and Scripture: The Four Protestant Principles in Historical and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由此來看,若我們以五個短語都出現的時間來計算,「五個唯獨」被整理出來的時間也不過60來年。在我收集的資料中,或許,最早以「五個唯獨」這一形式組合出現的是在1993年由Gregg Strawbridge博士為「Audubon Drive Bible教會」宗教改革慶典聚會所寫的崇拜程序,再來便是1996年的「劍橋宣言」(Cambridge Declaration)讓這一組合在福音派教會中普及。若這一時間推算是正確的,以「五個唯獨」這樣的組合形式出現的改教標語之時間不到30年。

當然,正如之前所梳理的,這五個短語,我們都可以在聖經及不同的改教家的著作中找到一定的依據。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這五個短語並非宗教改革歷史性的口號、原則,而是現代人對宗教改革的理解、詮釋而產生的。也就是說,當年並非產生這些口號、短語、原則,這份清單是後人理解與詮釋下的產物。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當有人使用不同的「唯獨清單」時,背後通常都隱藏著一個議程——這是他對宗教改革的理解,這帶有他的宗派立場,這是他對外輸出、自我認同的記號之一。

另外,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個短語並非宗教改革的「新(或舊)」解讀下的產物,而是承襲自教父、中世紀神學之下的逐漸發展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短語中的許多概念、元素在教父、中世紀就存在了。中世紀仍然是奧古斯丁傳統,即恩典是上帝所賜的;若沒有上帝的恩典,人無法得救(當然,之後還是發展出了某種神人合作)。路德對唯獨恩典、唯獨信心的看法,也可以與阿奎納及中世紀那種內在的、有效的恩典,非受造的恩典等量齊觀,路德也沒有否定信心以功績的方式表達。所以,我們切勿以「我們有,他們無」或者「我們對,他們錯」這種簡單、粗暴的完全對立之態度來區分、面對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看,五個唯獨的表述方式是現代教會在近幾年間為整合福音派回應宗教改革精神而提出的一個「口號標語」,其中含有使用者的議程,並非歷史性或絕對性的陳述。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使用這些表述,以其與改教家、聖經的聯繫或相連、或各自發展對宗教改革、聖經的認識——無論是聖經、信心、恩典、基督、上帝(的榮耀),每個主題都讓有我們訴說不盡,值得我們一生回應——這也正是我們的「經驗」。

參考資料:
Barth, Hans-Martin. 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A Critical Assessment.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Press, 2013.
Horton, Michael. Justification, Volume 1.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8.
James E. McGoldrick, “Three Principles of Protestantism,” The Banner of Truth, No. 232, January 1983.
LW 32; 33.
VanDrunen, David. God’s Glory Alone: The Majestic Heart of Chrisitan Faith and Life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20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ve_solae
https://heidelblog.net/2008/09/whence-the-reformation-solas/
https://www.alliancenet.org/cambridge-declaration
剑桥宣言中文版: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170505.html
https://www.fivesolas.com/5solas.htm#scriptura
Leppin, Volker。鄭玉英譯。〈基督、恩典、信仰與聖經歷史與神學觀點下的改革宗四原則〉(Christ, Grace, Faith and Scripture The Four Protestant Principles in Historical and Theological Perspective),《台灣神學期刊》45(2018):55-79。

Leave a comment